- 学习的品质——刘欣副校长作第二周国旗下讲话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7-09-11
第二周升旗仪式
刘欣副校长作国旗下讲话
高二(35)班杨皓珣同学主持升旗仪式
迎国旗
隆重的升旗仪式
行注目礼
全体师生齐聚运动场
附:刘欣副校长在第二周国旗下讲话内容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经是开学第二周了。面对新的学期,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美好的憧憬。对于学习,这个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课题,大家有没有花点时间去认真的思考,反思一下,新学期如何能学的更好
今天,我就从两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的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应该怎样学习
一、为什么要学习。
今年暑假,一名在河南省实验中学粉刷墙壁的农民工,干完活之后,在黑板上给学生留下一段话: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得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
写下这段话的工人说,当初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全国都走遍了,一直没有很好的工作。回想起自己这些年因为没有文化受过的苦楚,他心里五味杂陈。写下这段话时,禁不住泪湿眼眶。这是这么多年辛苦的走来,一个农民工对学习的感慨。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也曾告诫21岁的儿子安德烈:“孩子,我要求你读书学习,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可以这样说,学习能够帮助一个人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二、应该怎样学习。
1. 理解学习本质。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此,中国教育正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时代首先带来的是观念的改变,作为教师,从关注“我要教什么”到关注“学生怎么学”。作为学生,学习不再是对知识简单机械的记忆,而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观察、思考、理解、判断、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才是每一位同学一生有用的真正的知识。从这个角度来讲,勤奋非常重要,但只有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深度思考比勤奋更重要,学会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
2. 自主构建体系。简单机械的模仿记忆,会导致知识的碎片化。就好比盲人摸象,摸到的只是大象的某一部分,无法判断大象真正的样子。在学习中,一定要努力将学习过程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先见森林,再见树木,建立起对学科的整体认知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规律方法,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融汇贯通。
3. 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同样的45分钟,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却大相径庭。上一周,学校组织团队对于课堂进行了听课调研,在调研中,特别关注了学习小组建设和全员参与等问题。调研发现,每一个班都有部分同学学习不积极,表面看是只听不说,不参与讨论、不主动展示,有没有听进去也不一定。更深一点观察发现,这些同学的大脑没有真正调动起来,思维不活跃,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没有养成倾听、思辨、批判、质疑、生成等优秀的学习品质,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71教育信仰是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学习过程即学习目的,正如前面农民工所言,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同学们要充分激发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调动一切积极因子,全时段、全身心参与课堂学习,只有这样,你的学习才是高效的,你才会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
同学们,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只有持久努力、深度思考,提升学习品质,理想才会变成现实,让我们共同努力!
祝老师们、同学们在新学期里满怀激情,扬帆起航!
祝老师们、同学们在新学期里满怀激情,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