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科学的浪潮引领时代的巅峰——刘昱辉同学作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7-11-27
第十三周升旗仪式
刘昱辉同学作国旗下讲话
韩鹏龙同学主持升旗仪式
迎国旗
行注目礼
隆重的升旗仪式
全体师生齐聚运动场
附:山东省昌乐二中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内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大家上午好!11月21日中科院正式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科技创新亮点成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的公示。这也表示着中国在科教兴国战略地推动下已经走进了科学进步的发展大潮之中。科学引领着时代的进步,也让人类加深了对大千世界的认识。而我们这一代人,刚好站在了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之中。只有主动引领科学潮流,才不会在时代的进步中迷失方向。同样,271教育学生八大品质也提出了“科学精神”这一品质:“尊重事实,敬畏规律,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理性思考,批判质疑。”因此,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让科学的浪潮引领时代的巅峰。
一、在科学精神中实践。2015年10月5日,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中国本土生物学家,屠呦呦使中国实现了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零突破。然而,风光的背后,也凝聚了屠呦呦等数名中国科学家夜以继日的思想与实践的成果。从1967年 “523”药物研究项目的提出到2015年诺贝尔奖的获得,屠呦呦走过了四十八年的风风雨雨,在这些日子里,她度过了孤独、沉默与无人问津,也经历了质疑、推翻与踌躇不决。然而,正是日日夜夜在黑暗中的爬行、摸索,才使屠呦呦找到了科学的光明。《礼记·大学》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科学不是一种空想的信仰,而是一种依靠证据的实践。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一名科学家在其完成一项伟大的理论之前,将会经历多少的坚守和探索无数次试验与观察,无数次推理与论证,无数次质疑与重塑。哪怕身心俱疲,对科学执着的信仰却仍在路上。正如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会为一道难题绞尽脑汁,也会为求一个解夙兴夜寐。我们需要一丝不苟的计算,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实验。心中怀有科学,敬畏规律,求真务实,这就是科学精神。
二、在科学态度中探索。曾有这样一个说法:一只猫被关在一个密闭无窗的盒子里,盒子里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一旦放射性物质衰变,有一个装置就会使锤子砸碎毒药瓶,将猫毒死。反之,衰变未发生,猫便能活下来。但是,猫是否活了下来,只有在打开盒子那一瞬间才能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薛定谔的猫”的实验。根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以认定,猫或者死,或者活。但其实,这是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实验,如果利用量子力学的理论依据,则只能说,它处于一种活与不活的叠加态。这种说法,违背了基本的逻辑思维,但是却证实了量子力学的关于“上帝是玩骰子的”不确定性,开启了量子力学的新纪元。伟大的理论萌发于灵光一现,诞生于演算与证明,并在质疑与被质疑中艰难前行。科学,不过像一张白纸上的涂鸦,任其存在无限可能,但心有所想,色彩就为之呈现。而涂绘这张白纸,就需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画笔,以对大千世界的质疑为灵感,渲染出最真实的科学世界。我们正值青春,心中的满腔热血与对大千世界的无限好奇使我们的思想迸发无限可能。在我们的日常学习中,要敢于去发现,敢于去打破定式思维,敢于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并在探索的道路上以严谨为友、以务实为伴,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潜力无限迸发,用思想点亮未来。
三、在科学的浪潮中走向未来。1907年的一天,德国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家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突然,他有了一个自己都为之“震惊”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自由下落,他将不会感到自己的重量。”他为自己的想法大为惊异,于是一遍遍推理、演算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接下来,这个年轻人花费了8年时间,把这个自由落体者思想实验,改写成为物理学史上最美、最惊艳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广义相对论》,而这个人,就是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我们应学习爱因斯坦的这种精神,在日常自习中,要像科学家一样耐得住寂寞,刻苦钻研,深度探究;在271课堂中,我们要学会集思广益,积极碰撞思想,勇于交流,大胆质疑;在生活中,我们要以大自然为老师,灵敏的感受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并积极在生活中找寻答案。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所有答案源于我们夜以继日的钻研与揣摩;而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上又存在现成的答案,它存在于自然之中,静等我们去发现。
时代的号声已经吹响,未来正站在远方呼唤着我们。愿我们能勇往科学的长流,借思想的助力,让科学的浪潮引领时代的巅峰!
最后,祝老师们身体健康,祝同学们学业有成!谢谢大家!